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2022-11-05 10:50:57 橘子

八王之乱因前后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?这八位主导叛乱的藩王是:汝南王司马亮、楚王司马玮、赵王司马伦、齐王司马冏、河间王司马颙、成都王司马颖、长沙王司马乂和东海王司马越。

八王之乱很乱,乱到我们都看不清主线,感觉就是一个王夺了大权,又被另一个王干掉,然后另一个王又干了先前夺权的王,又一次夺了大权,不断反复的故事。期间,阴谋、阳谋、诡计、宫廷政变、杀太子、兵变、民变、外族入侵等等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狗血剧情,在八王之乱中你都能看到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那么八王之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其实说白了就是皇帝弱智无能,导致朝政混乱,朝政混乱了,地方的藩王就开始抢班夺权,不断地打打杀杀,最后把好端端的一个西晋王朝给玩没了的故事。

整个八王之乱分为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有一条主线,下面由我为您一一道来:

八王之乱第一阶段:贾后乱政

公元290年,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去世,肉糜皇帝司马衷继位,这位肉糜皇帝,就是那位听说出现了灾荒,反问民众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,也是史上著名的“白痴皇帝”,智商堪忧。智商堪忧的结果,就是这位皇帝成了一位人尽可控的皇帝,别人怎么说他都点头称是,一位弱智的皇帝坐在皇位上,无法掌控大局,这就成为了八王之乱的基础。

刚开始出来造乱的还不是司马家的王爷,而是乱世妖后贾南风,她作乱的动机是害怕太子提前掌权。虽然司马衷很蠢,但他的太子司马遹却聪慧过人,太子也就成了很多朝臣们的希望,毕竟皇帝不中用,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太子提前管事,而且司马遹本来就是先帝司马炎看中的好圣孙。等到司马遹再成长一些,朝臣们一拥护,权力到太子手里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但这个事情贾南风是坚决反对的,首先太子司马遹不是她亲生的,其次肉糜皇帝司马衷是受贾南风控制的,借着皇帝的权势,贾南风便能到处兴风作浪,为所欲为。如果权力让给了太子,那肉糜皇帝就没了权力,肉糜皇帝没了权力,我贾南风不就要喝西北风了?所以贾南风要想继续掌控朝政,就不能让太子提前上位。

但贾南风要掌控朝政其实也不容易,刚开始掌控朝政的是杨太后和她父亲杨骏,属于庞大的外戚集团,贾南风就借着打击外戚的名义,鼓动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进京,把太后和她爹都给杀了,这个时候权力就到了司马亮手里,主要是因为司马亮的辈分和名气都比较大。然后贾南风就搞了个密诏去忽悠司马玮,以皇帝的名义要司马玮去收拾司马亮,而司马玮与司马亮本来就有过节,拿了密诏在手就以为得了大义,便联手贾南风一起干掉了司马亮。等到司马亮一死,贾南风就立马翻脸,指责司马玮擅杀大臣,司马玮委屈地说,我这有密诏呀,而贾南风当然是不会承认司马玮有密诏的事情了,一口咬定司马玮拿的是伪诏,就用这个罪名把司马玮干掉了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司马亮和司马玮就成了八王之乱最先死的两个炮灰王了。经过这一乱,朝堂上就没什么重臣了,贾南风就通过肉糜皇帝司马衷掌控了局势。

八王之乱第二阶段:司马伦篡位

不过妖后贾南风跟吕后、武则天这些人不同,她根本不关心政务,朝政她都交给了贾家的几个亲信,后来的8年,国家治理的也还行,最后贾南风自取灭亡,是她从妹夫家弄来了一个孩子,宣称这是她和肉糜皇帝的皇子,然后就把太子囚禁了,要立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做太子。这就等于要给司马皇室换姓了,司马家在各地的那些王爷们当然就不干了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第一个跳出来收拾贾南风的是赵王司马伦,司马伦本来也是妖后党成员,又继承了司马家喜欢搞阴谋诡计的传统,有扳倒贾南风的实力。不过对于司马伦来说,他考虑到如果直接扳倒了贾南风,那太子就会出来掌局,自己以前就是妖后一党,自然就会遭到太子的打击。于是司马伦就玩了个诡计,他放出流言说太子一党要发动政变干掉贾南风,贾南风一听就慌了,便赶紧动手杀了太子。这样一来,司马伦就借着贾南风的手干掉了太子,而且这个时候司马伦出来干掉贾南风也有正当性了,毕竟贾南风干掉了太子,就是祸乱朝政了,结果就是贾南风被杀,司马伦掌控了大局。

司马伦掌控大局后,如果他能好好干,当个权臣也是没问题的,但司马伦竟然飘了,把肉糜皇帝给囚禁了,自己篡位做了皇帝了。他这样做肯定就不行了,因为没人服他,司马伦也知道自己权力不稳,为了巩固权力,就干了一件影响很坏,对自己又没什么用的事,来了场普天同庆的封赏,一下子光是封侯就封了好几千。大臣们的帽子本来是要用貂毛做的,因为封的太多,貂毛不够了,不少人就用了狗毛做了帽子,狗尾续貂的成语就这么来的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这些受封的大臣也没有因为得到封赏而对司马伦忠心,反而留下了一个很坏的传统,那就是喜欢作乱,因为每次一作乱就会有新的大哥上台,新的大哥上台后为了巩固权力都会大肆封赏,于是这帮人也不好好做事了,就成天盼星星、盼月亮,就盼着有人造反。后来西晋政变不断,很大原因就在于这帮人。

司马伦就成为了八王之乱第二阶段的祸首,之前还仅限于宫廷政变,之后就是兴兵作乱了。

八王之乱第三阶段:皇储争夺战

司马伦篡位后,立马就窜出了三个王出来反对他,这三个王分别是齐王司马冏、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。他们从三个方向向洛阳发动进攻,与司马伦打了个昏天暗地,两边的伤亡加起来不下十万,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杀,成了八王之乱中第三个被干掉的王。

在干掉了司马伦后,获胜的三王司马冏、司马颙和司马颖齐聚洛阳,他们恢复了肉糜帝的皇位,然后就开始分享胜利果实了。不过这个时候司马家搞阴谋诡计的传统又出现了,司马颖主动回到了封地邺城,把功劳和封赏都让了出去,他这个动作就让人看不懂了,这是为什么呢?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其实八王之乱的逻辑就在于,第一阶段是贾南风要控制朝政,第二阶段是司马伦要谋朝篡位,第三阶段的焦点就在于谁能当皇位继承人。司马伦篡位身死的事人们也都看明白了,篡位是不可能的,一旦篡位就会遭到全天下的围攻,是作死的行为。

不过肉糜皇帝的太子被贾南风干掉了,他也没有别的儿子,虽然还有个孙子司马尚,但皇太孙年纪小身体也不好,看样子很快就会嗝屁了,也确实很快就嗝屁了,于是肉糜皇帝就断了后了,谁来接班呢?从礼法上来说,比肉糜皇帝大一辈的都没机会,而同辈的是可以的,因为兄终弟及,这其中最有人望和血脉的就是司马颖了。司马颖离开洛阳放弃一切封赏,就是要显示自己的仁义,营造自己高风亮节的形象,当然这个动机是不能明说的。从史书上来说,我们也看不出司马颖要做什么,但当我们把事情的前因后果,把所有的脉络都分析一遍,司马颖的行为也就能理解了,其实就是为了争夺皇储。

司马颖离开洛阳后,权力就落到了司马冏手里,他一上台就打击异己,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,很不得人心,而且司马冏还立了个肉糜皇帝的侄子做太子,这下子司马颖就不干了,他把权力让出去是为啥呀,不就是图自己能当皇储吗?这下子你把我司马颖的念想断了,我司马颖跟你就不共戴天了。

于是司马颖就联合了司马颙一起起兵讨伐司马冏,不过在他们起兵之前,长沙王司马乂就跳出来了,他与司马冏在洛阳发生了火并,司马乂兵力不足就撤回了皇城,双方从白天打到了晚上,不分胜负。不过这个时候肉糜皇帝却出来看热闹了,当他带着百官站到城头的时候,当时夜黑风高,底下司马冏的士兵也没看清是皇帝,就一通乱射,射死了肉糜皇帝身边不少大臣,于是司马冏谋反弑君的罪名就传了开来,这么一来,原先观望的禁卫军就都来进攻司马冏了,司马冏就这样被干掉了,成了八王之乱中第四个被干掉的王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司马冏一死,司马颖和司马颙就没了起兵的理由了,他们本来是要讨伐司马冏的,可司马冏都死了,他们还能讨伐谁呢,就只能休兵了,权力就落到了司马乂的手中。虽然借口没了,但仗还是要打的,不久之后,四川就出现了氐族叛乱,离氐族最近的就是关中的司马颙,可司马颙没去平叛,在司马颙看来要是自己出兵平叛了,就没兵去搞叛乱了,便一直按兵不动。于是平叛的任务就落到了洛阳掌控朝政的司马乂身上了,司马乂派出部队前去平叛,路过关中的时候却被司马颙扣住了,司马颙扣住司马乂的部队,是怕司马乂的部队到四川平叛后,会受到两面夹击,司马颙这么一搞,司马乂就和他翻脸了。

司马颙是肉糜皇帝的长辈,他知道自己没有继承人的资格,但他看出司马颖是想做皇帝的,起兵的时候就联系了司马颖,答应事成之后支持他做皇太弟,司马颖一听正中下怀,两边就一起出兵攻打洛阳。而司马乂两边作战也不落下风,他经常拉着肉糜皇帝上前线,前线的士兵一看皇帝在此,也就不敢发动进攻,战线就这样暂时稳定了下来。

不过前方作战,后方就出了问题,八王之乱的最后一个王,东海王司马越在这个时候就站出来了,乘着洛阳兵力空虚把司马乂给抓了,把他交给了司马颙,最后司马乂被司马颙给活活烤死,成了八王之乱中第五个被干掉的王。

这个时候八王就只剩三王了,其中司马颖势力最大,当上了皇太弟,司马颙次之,在这次出兵中也捞了不少好处就回了长安,司马越也有功劳,捞了些权力。到了这个时候政局算是稳定了,如果司马颖好好做他的皇太弟,等着肉糜皇帝驾崩,他也就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,西晋王朝也能继续发展下去了。可司马颖却开始作死了,他回到了根据地邺城,留下一个代理人遥控朝政,作为权臣的司马颖为什么要离开权力中心呢?其实到了这个时候,司马颖有杀肉糜皇帝的想法了,想提前上位,离开洛阳就是制造不在场证明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不过司马颖离开洛阳,却给司马越创造了机会,司马越在洛阳发动政变掌控了朝政,又带着朝廷的部队讨伐司马颖。这次司马越出来讨伐司马颖,还带着肉糜皇帝当先锋,于是肉糜皇帝就成了中国史上当先锋战斗在一线最多的皇帝了,虽然说皇帝极少会亲自上前线。不过司马越这一次是算错了,司马颖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皇太弟了,他是巴不得肉糜皇帝死掉的,只要肉糜皇帝死了,他就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了。

两边一场大战,司马颖的部队一上来就展开了斩首行动,对着肉糜皇帝就是一通乱射,朝廷的军队被这一通乱射搞得军心大乱,司马越兵败跑路,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东海。不过肉糜皇帝也没死,被司马颖控制了。

这个时候司马家的王爷们已经打了多年,动不动就是屠城、劫掠,天下已经开始乱了,不少地方都已经不听朝廷号令了,司马颖这个时候把持着皇帝在邺城,如果他能先稳定形势,以后再慢慢收拾河山,西晋王朝也还是有希望的。

结果司马颖又开始作了,跟河北军阀王浚又打了起来,因为王浚不听他号令。结果这次王浚又联合了司马越,还勾结了鲜卑的人马一同进攻司马颖所在的邺城。而司马颖也不甘示弱,调集大军,还请来了匈奴人助战,在邺城附近同王浚大战了起来,不过当时全天下鲜卑骑兵战力最强,司马颖在邺城被杀了个大败,只能带着肉糜皇帝逃到了洛阳。

这个时候的洛阳已被司马颙控制,司马颖就自然被司马颙控制了起来,他的皇太弟的身份也被废了。见朝中又出现了乱局,司马越也乘机起兵直扑洛阳,这个时候司马颙本人坐镇长安,洛阳交给了他的大将张方,而张方就很有董卓的遗风,一看司马越打过来了,就逼着肉糜皇帝离开洛阳撤回关中长安。临走的时候也想学董太师放把火把洛阳给烧了,这个时候的张方已经成了个军阀,司马颙也控住不住他了,便收买了张方身边的一个亲信把张方给做了,把张方的人头送给了司马越。司马颙此举是想跟司马越谈和,但到了这个时候司马越会跟司马颙讲和么?于是就拿着张方的人头一路向长安发动了进攻,一路上司马颙的士兵一见张大帅的人头都被司马越给砍了,不是不战而逃就是望风而降,长安就这样被司马越给打下来了,兵败的司马颖和司马颙都被司马越给杀了,成了八王之乱中第六个和第七个被干掉的王。

八王之乱是指哪八王 共有八个藩王主导叛乱而得名

东海王司马越就成了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,这就是八王之乱的全部过程。

但这个时候即便成了胜利者也没什么意义了,因为山河已经破碎了,匈奴、氐、鲜卑这些外族已经乘着中原大乱打了进来。

司马越掌权也没两年,各地的叛乱、外族入侵就搅得西晋天翻地覆,司马越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忧郁而死。公元311年,司马越的灵柩在送回封地东海国的途中遭遇了后赵石勒

的攻击,部将钱端战死,大军溃散,跟着司马越赶回东海国的十余万部众、士兵和民众被石勒全歼,他的灵柩也被石勒焚烧,天下将大乱之罪归于司马越,司马越也在死后被贬为了县王。

所谓是否成败转头空,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,笑到最后的司马越,也并没有真正地笑到最后。